Schedule a Demo
Shop
Products
Ador
The World’s First Color Printing Laser Cutter
beamo
The Ultra Compact CO2 Laser Cutter
Beambox Series
Beambox (Pro)
Beambox II
Elevated Creativity with Power & Intelligence
NEW
HEXA
Unmatched Power for Pro Laser Cutting
Beam Air Series
Air Purifier Designed For Lasers
Compare All Products
Applications
Industries
User Stories
Laser Design Market – DMKT
Software
Support
Help Center
Submit a Request
Downloads
Warranty Policy
About
About Us
Why FLUX?
Products
Ador
–
The World’s First Color Printing Laser Cutter
beamo
–
The Ultra Compact CO2 Laser
Beambox Series
–
Elevated Creativity with Power and Intelligence
Beambox (Pro)
Beambox II
HEXA
–
Unmatched Power for Pro Laser Cutting
Beam Air Series
–
Air Filter Designed for Lasers
Compare All Products
Software
Applications
Industries
User Stories
Laser Design Market – DMKT
Support
Help Center
Submit a Request
Downloads
Warranty Policy
About
About Us
Why FLUX?
Schedule a Demo
Shop Now
預約看機
商城
產品
Ador
世界首創
彩色列印雷射切割機
beamo
世界最小
CO2 雷射切割機
Beambox 系列
Beambox (Pro)
Beambox II
為專業而生
桌上型雷射切割機
NEW
HEXA
超規格智慧
雷射切割機
Promark 系列
精準新境界
速度新高度
NEW
Lazervida
釋放
你的創造力
Beam Air 系列
雷雕專用
空氣淨化器
WAZER
全球首創
桌上型水刀切割機
比較所有 FLUX 產品
應用
FLUX 永續雷雕教案競賽
FLUX 雷雕教案
產業應用
用戶案例
雷雕數位檔案平台 Design Market
軟體
體驗
想象力實驗室
實機體驗
好友推坑 7% 獎勵
支援
說明中心
提交請求
下載
保固條款
關於
關於我們
Why FLUX?
產品
Ador
–
世界首創彩色列印雷射切割機
beamo
–
世界最小 CO2 雷射切割機
Beambox 系列
–
為專業而生,桌上型雷射切割機
Beambox (Pro)
Beambox II
HEXA
–
超規格智慧雷射切割機
Promark 系列
–
精準新境界,速度新高度
Lazervida
–
釋放你的創造力
Beam Air 系列
–
雷雕專用空氣淨化器
WAZER
–
全球首創桌上型水刀切割機
比較 FLUX 產品
應用
FLUX 永續雷雕教案競賽
FLUX 雷雕教案
產業應用
用戶案例
雷雕數位檔案平台 Design Market
軟體
支援
說明中心
提交請求
下載
保固條款
體驗
想象力實驗室
實機體驗
好友推坑 7% 獎勵
關於
關於我們
Why FLUX?
預約看機
商城
教師組人氣投票專區
美學城市 -「人孔蓋設計」
新北市仁愛國小 - 葉慧琪
學生透過「人孔蓋設計」課程學習活動,達成提升學生尊重智慧設計、了解城市美學重要,及學習產品設計與尋找新北市城市美學文化為目標,以展現具有世界觀的城市美學的素養,並學習使用「FLUX 雷射切割機」,達成能利用科技的便利型與精準度完成產品創意設計為目標,展現具有規劃執行與藝術與創客科技結合之素養。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動手玩平衡:雷雕積木天平大挑戰
北市松山國小 - 張琦鈺
本教案以 STEAM 教育為核心,結合 FLUX 雷射切割機的應用,設計出讓學生動手操作、遊戲化學習的課程內容。
透過組裝積木天平,學生不只學到平衡與重量的數學概念,還能訓練邏輯推理與問題解決能力,同時體驗團隊合作的樂趣。課程也呼應 108 課綱的核心素養,強調自主學習、溝通互動,並融入永續發展概念,鼓勵學生用雷雕技術進行環保創作,從小培養創意思考與永續意識。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雷雕曼陀羅
新北市廣福國小 - 張嘉玲
曼陀羅的意思是圓,萬象森列,圓融有序的宇宙。 初階 : 從數學多邊形,加入簡單幾何圖形,有秩序的排列,遵循對稱平衡,漸層色彩運用,不需美術能力好,就能創造美麗的圖案,適合高年級學生。
進階 : 用 iPad 電繪曼陀羅,再進一步雷雕曼陀羅,製作成拼圖或夜燈,最終,回到滿是星夜的宇宙。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振翅高飛 — 雞翅骨骼標本及雷雕圖案的結合運用
國立台東女中 - 謝建智
1. 設計 1:1 雞翅骨骼圖案、文字及底座,將圖案及解說文字雷雕於聚合板,並進行雷射切割。
2. 學生收集吃完的雞翅骨骼,利用清潔劑去除油脂,雙氧水漂白。
3. 將漂白風乾的雞翅骨骼,利用熱熔膠 固定於已雷雕雞翅骨骼圖案的聚合板。
投票給此教案:
我用雷雕記錄學校環境與生態
台北市立新民國中 - 徐平東
1.帶領學生觀察校園動植物生態,同時用相機拍照或素描或拓印,之後指導學生將作品轉為電子圖檔並將觀察記錄加入創意,設計成柸墊、吊飾、鑰匙圈等,最後運用雷射雕刻機完成作品。
2.樹木修剪時,蒐集枝葉或老舊之學生課桌椅,並運用工具將木料加工裁切成適合雷射切割或雕刻之材料。
3.本教案亦可設計成跨領域教學,例如:自然領域帶領學生觀察校園生態,視覺藝術或資科指導學生創意設計並完成電子檔,生活科技帶領學生認識木料處理及雷射切割機實作。
投票給此教案:
急智台灣
屏東縣大同高中 - 郭子聖
台灣人普遍對自身地理人文不甚理解,為推廣台灣並輔助觀光將台灣地圖設計成拼圖,在益智遊戲中同時學習台灣在地特色,促進台灣觀光及自我認知。此教案旨在設計台灣地圖各縣市拼圖,利用益智遊玩方式協助學生了解台灣地理及人文。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雷雕陶土微波杯墊
新北市長安國小 - 施茂智
讓孩子混合陶藝課失敗回收的土,磨成粉的失敗素坯,擊碎磨成粉的碎陶瓷,用陶板機壓平裁切成杯墊大小,塗上用罐頭加工磨成粉的化妝土。先用微波爐把杯墊放入微波窯後用微火微波 10 分鐘,冷卻 5 分鐘後透過雷雕機進行雷雕圖案,完成之後再放入微波窯送進微波爐用中火 15 分鐘就燒製好杯墊了。讓孩子認識雷雕的細緻度及其中減少能源,用一般電窯與微波爐做比較,並且可以永續運用資源,即使失敗也能粉末化再製作作品。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查看教案附件照片
投票給此教案:
不死新生
桃園市興國國小 - 陳姿月
教案設計為六年級 10 堂課,內容是介紹六年級社會課本裡陳偉誠執行長利用剩餘修枝木材高溫燒製成木炭與木酢液,創造一系列炭綠產品,並以「森林循環生態永續」為願景,創建 REWOOD 創生工作站,吸引對木工、林業有興趣的青年進鄉共創。 學生利用校園裡被颱風吹倒的樹木, 利用教室裡的帶鋸機 ,鋸成一塊塊小圓木, 讓學生理解碳捕捉,接著手繪創作個人商店LOGO , 掃描進進電腦後,下載進 inkscape 製作向量檔 ,再進入 canva 加以設計更有設計感的 LOGO,完成後以雷切機打印出作品 ,完成後一起欣賞評鑑,再下一堂課請學生帶玻璃優酪乳罐, 在軟體打字,以雷切機雕出姓名, 之後介紹甚麼是生態瓶 ,再帶學生在校園尋找適合做生態瓶的植物,裝在小玻璃優酪乳瓶裡,做成自己的小小生態瓶再欣賞評鑑。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從廢物到寶物:資源再利用的創意課程
臺南市立蓮潭國民中小學 - 邱義相
結合108課綱的教育目標,通過探索資源再利用的實踐,提升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認識和參與度。課程將專注於 SDGs 中的目標 12(確保可持續消費和生產模式)和目標 13(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並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和討論,讓學生了解回收資源的重要性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課程開始時,教師將引導學生討論 SDGs 的相關內容,並介紹不同類型的可回收材料及其再利用方法。接著,學生將分組進行創意手作活動,利用回收材料製作實用或裝飾性的小物件,如筆筒、手機架等。在實作過程中,學生將學習如何將廢棄物轉化為有用的資源,並體驗資源再利用的樂趣。 最後,學生將展示他們的作品,並分享製作過程中的挑戰和收穫。教師將引導學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資源再利用,並撰寫反思報告,總結學習成果和未來改進方向。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將不僅提升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還能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雷光車製造廠-用雷雕機打造獨一無二的未來車
康橋國際學校 - 賴俊憲
本課程透過綠能車的製作,結合雷雕技術與創新設計,不僅教導學生技術應用,還深入探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學生們將學習如何透過使用清潔能源(目標7)來替代傳統能源,進而減少碳足跡。在設計與製作綠能車過程中,他們將被鼓勵選擇環保材料並減少資源浪費,實踐負責任消費與生產(目標12)。課程強調氣候行動的重要性(目標13),讓學生了解透過科學和技術創新,與如何可以實際參與並推動對抗氣候變化的行動。 透過雷雕機製做綠能車不僅促使學生學習科學與技術,還能激發他們對全球永續發展的關注與投入,並幫助他們養成更具環保意識的生活態度。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班級元素表
桃園市私立大華高級中等學校 - 陳雅棠
本教案以元素週期表為核心,結合SDGs第七項可持續的潔淨能源與第十三項氣候行動目標,旨在幫助學生從國中到高中階段理解元素結構、性質及其對能源和環境的影響。課程從國三理化開始,透過逐步深入的螺旋式教學法,從元素週期表的基礎概念教起,包括原子結構和元素的排列原則。透過實作和雷射雕刻技術,學生將探討元素在能源科技如太陽能電池和燃料電池中的應用,同時通過創意團隊項目,設計製作元素週期表的大型拼圖,增進對科學的興趣和實際應用能力。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雷射雕刻 × 套色印章 × 數位製造與永續發展
新北市立永和國中 - 馬國書
本課程結合雷射雕刻技術與數位製造,引導學生學習套色印章製作並培養創新設計能力。透過SDG 9(產業創新)與SDG 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的實踐,學生將理解科技如何推動永續發展。 雷射雕刻與數位製造的應用: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透過數位設計與印章製作,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與系統思考能力。 規劃與創新:學生使用2D設計軟體從概念到製作,學習快速實現設計與選擇環保材料。 溝通與美感培養:強調科技溝通與美感設計,學生學習製作實用且美觀的印章。 課程效益: 通過實踐,學生不僅精通雷射雕刻與數位製造技術,還將發展環保意識與科技應用技能,支持產業創新與環境責任。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雷切自造風力發電機扭曲式葉片教案
南投縣立社寮國民中學 - 張育豪
本教案設計宗旨在提供學生實作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深入了解風力發電機的設計與製作過程。學生分組團隊合作,並個組別學生可以同時繪製出多種不同類型的風力發電機葉片。參考網站上的相關教學資料,讓學生可以設計出自己獨特的葉片造型與大小。 在實作過程中,學生將使用 Inkscape 進行電腦繪圖,並利用 FLUX 雷雕機器進行切割與雕刻。這不僅讓學生掌握現代技術在設計與製作中的應用,還能激發他們的創意,鼓勵他們探索不同的設計方案,並理解設計思維的過程。 在每個階段,學生將進行反思,評估自己的設計與製作過程,並從中學習改進。透過設計風力發電機,學生不僅能夠實際體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還能成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推動者。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查看教案圖檔
投票給此教案:
科技 x 教育 x 公益:打造無憂生理期校園
永和國中 - 呂紹川
主題教學活動共分為 3 個不同的學習任務,透過將各個子活動,學習「尊重、同理、解決問題」三個學習目標。並藉由專題活動,讓主題課程更具連貫,最後以實際的成果,引起更多人關注相關的議題。課程模組1結合健體及綜合輔導,配合課綱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面對青春期男女的變化,及如何面對身體產生的改變,從而體認到不同的生理需求,並學習互相尊重使為性別平等的意涵。 課程模組2則結合社會地理及藝文視覺課,從各國不同的地域、人文、宗教,對月經貧窮,及月經被污名化,等議題著手,引導學生進行具「同理」的討論,希望能激發學生對「不平等」更深切的認識,並透過視覺課的海報設計活動,引起學生產生更多具體的行動。 課程模組3是在校園中設置衛生棉發放裝置,透過實際的行動,從校園內產生師生共鳴。讓更多學生了解性別不等中的尊重及同理,及使用生理用品是一項基本的人權,且不應被歧視。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Students Save Stanley: Ocean Plastic 學生拯救史丹利──海洋汙染
桃園市文欣國小 - Gregory Conrad / 吳純鈞
透過共讀繪本《誰吞了史丹利》,以趣味雙語教學的方式,認識全球共讀議題:海洋塑膠汙染,並藉由科技雷切技術輔助,用廢棄紙箱和垃圾袋製作扇子,讓學生體驗廢物再利用,減少塑膠袋垃圾,發揮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藝術繪畫創意力,內化愛護環境的思維。 課程理念 ● 趣味雙語課堂情境:以逗趣科學博士探查世界海洋汙染情形為情境,結合繪本《誰吞了史丹利》,引起學生動機。 ● 海洋汙染及因應現況:認識兩大洋海洋塑膠垃圾汙染實情,及不同國家目前因應之策,激發學生面對海洋塑膠汙染的動機。 ● 創新科技應用:應用FLUX雷射切割技術科技,依據教學目標進行科技使用,製作扇子。使用Inkscape設計並雷切扇柄,再利用廢棄塑膠袋製作扇面。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查看教案簡報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長常食在地 - 庚我減碳趣
桃園市長庚國民小學 - 陳則穎
極端氣候頻繁發生,嚴重威脅全球糧食供應,加上化學農業與進口依賴,造成碳排放增加、環境污染及糧食浪費問題。雖然龜山工商業發達,但仍擁有壽山茗茶、稻米等豐富的在地農產資源,卻因為飲食文化改變而逐漸被忽視。 本教案旨在透過實作與科技應用,引導學生認識龜山的農業文化,增強對家鄉的認同感。透過推廣「吃當季,食在地」的低碳飲食觀念,並結合雷雕技術,設計標示牌、環保徽章、堆肥箱等實作活動,讓學生學習資源循環的重要性,以實際行動守護家鄉與環境,成為永續食物的實踐者。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查看教案行動影片
投票給此教案:
救救北極熊
屏東市忠孝國小 - 郭孟儒
北極熊即將絕種了......... 但我也愛莫能助啊!畢竟牠離我十萬八千里! 如果你是這麼想,那你真的是大錯特錯! 你的隨手行為,可能為北極熊帶來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 透過桌遊設計,運用雷射雕刻製作教具,在遊戲中傳遞環保知識,希望參與者透過活動成長,並能落實在生活中,讓自己不要成為地球的壞菌,而是成為地球的益生菌!
查看教案簡報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偷食智慧物語:桌遊設計與數位工藝設計
桃園市至善高級中學 - 廖經舫
本教案結合食農教育、田野調查與桌遊設計,讓學生透過實地調查深入了解食物來源、農業生產與食物浪費等議題,並將調查所得轉化為具教育價值的桌遊。課程將引導學生學習遊戲設計原理,從機制發想到視覺設計,最終運用雷射雕刻技術製作實體遊戲,提升數位工藝應用能力。透過遊戲化學習,學生不僅能培養團隊合作與創意思維,也能在設計過程中反思珍惜食物的重要性,實踐永續發展理念。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馭風而行-風力發電
市立高雄高工 - 黃浩源
本教案為跨領域課程設計,利用能用與空調實習所學習到的分離式冷氣的原理與裝配,鼓勵學生能利用所學,提出創新且具體可行的方案,例如:將室外機散熱的風取來再利用,因此設計出一台小型的風力發電機(原型機)。 原型機的小型風力發電機是利用紙板製作,再透過繪圖軟體將模型展開,待圖檔修正完後畢後,利用雷雕機將模型產出。 將模型分解之後,再裝入風力發電零件、充放電基板…等,待組裝完成後,再進行成品的彩繪。過程中,學生要能自我精進去思考所遇到的問題,且利用科技資訊來快速、有效率的解決問題。過程中團隊合作也拓展自己的人際關系,待成品完成後培養成學生的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因此教案結合108課綱中的核心素養:A自主學習-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B構通互動-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函素與美感素養。C社會參與-多元文他與國理解。 鑑於全球能源危機,利用風力發電,希望能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目標 7-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的起、可靠的、永續的以及現代的能源,將大幅提高全球再生能源的共享,且能將全球能源效率的改善提高一倍。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查看教案簡報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繪馬到市徽:幾何、文化與永續設計的跨域探索
國語實驗國民小學 - 黃健哲
此教案「繪馬到市徽:幾何、文化與永續設計」為主題,結合數學、文化、資訊科技與藝術領域,透過認識繪馬與市徽的文化意涵、幾何圖形與對稱設計,讓學生運用向量繪圖軟體與雷雕技術設計個人市徽,進而探討 SDG 11 永續城市理念。課程分為文化與數學導入、數位設計實作以及雷雕製作與成果展示三個階段,強調跨域學習、實作與反思,培養創造力與解決問題能力。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雷雕 × 花磚:數位工藝玩陶趣
臺中國小 - 洪毓茹
本教案透過文化認識、數位設計與陶藝實作的結合,引導學生探索台灣傳統花磚的美學與歷史價值。學生將學習花磚的對稱與排列方式,並運用 Sketchbook 創作個人風格的花磚圖案。設計完成後,透過雷雕技術製作壓印刀模,應用於陶板製作杯墊或陶盤等文創商品。課程最終將透過作品分享與文化探索,讓學生關注身邊的老建築與花磚文化,並認識嘉義花磚博物館,以提升藝術創作、數學概念及文化保存意識。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塑膠垃圾與食物鏈—海洋保護行動
新竹市立育賢國中 - 王玟琇
筆者為國中特殊教育教師,為進行自然課程而設計一系列關於「塑膠垃圾與食物鏈—海洋保護行動」的教案與教材。透過繪本、遊戲、木頭版畫、角色扮演與實際行動,讓低年級學生或輕中度智能缺損學生更容易理解塑膠污染的問題,並培養環保習慣。 教材中利用雷射雕刻機製作「魚在人體中、魚肚裡有塑膠」的木頭版畫,讓學生更直覺地理解塑膠微粒如何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在探討如何保護海洋環境後,更利用雷射雕刻機製作專屬於自己的「環保小英雄」證書,保存自己愛護海洋的承諾。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移居」竹北更「宜居」
新竹縣竹北國小 - 林玉芬
新竹縣竹北市是一座「移居」城市,從台灣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打拼青年,因著工作機會,移居到這座城市。大家都期待能過上更好的生活,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但現實真的是如此嗎? 現在就讀國小高年級的學生家長,很大部分是從台灣各地「移居」竹北市;但對於國小高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是土生土長的竹北人。透過兩代之間的互動訪問、溝通對話與環境觀察,用「心」的眼光來看竹北市這座城市;透過比對「全球宜居城市標準」與「SDG11永續城市細項」,用「新」的角度來觀察竹北市。 喜歡我們居住的環境嗎?就讓我們畫出來與家人分享,選擇並畫出景點圖案後,利用FLUX雷雕機,製作木製鑰匙圈,讓我們把愛的環境隨時帶在身邊,提醒自己,一起為這城市多努力。 後續課程引導:我們都希望自己居住的環境越來越好,指導學生利用DFC (Desige for Change) 四步驟,感受--想像--實踐--分享,來感受這城市的氛圍,想像如何讓城市更好,實踐一個小小的自主學習行動,然後與身邊的人分享。因為學生的觀察與行動,讓竹北市「移居」更「宜居」。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SDGs 融入 STREAMS 素養內涵之科學探究與科技實作及問題解決之教學方案
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級中學 - 吳和桔
本教學方案-「SDGs融入STREAMS素養內涵之科學探究與科技實作及問題解決」之教學課程,將以「科學始自好奇」與「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及「問題解決始終來自於找到生命出口」和「科學與科技」是邁向「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康莊大道,也是實踐「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有效途徑,更是達成「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必然要素為理念。同時,以「素養」為導向,輔以「文本媒材之閱讀視聽與寫作」為起點,並以「解決真實情境問題」為主軸,從「SDGs」出發,引導學生了解「永續發展目標SDGs」、理解「科學與科技」是達成SDGs重要角色、內化「STREAMS」素養內涵,進而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課程活動設計將採用「以終為始」及「素養導向」設計並運用「POEC」探究教學法,將學習經驗整合、深化,以達「學習遷移」效果。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永續雷雕機|永續城市微縮模型設計教案
新北市光復國小 - 鄧婷珊
學生從六年級開始,在社會與科技課程中學習 城市規劃、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 等議題,六年級下學期將進一步探討 都市發展、再生能源與智慧建築,並透過 數位製造技術 進行實作。現今都市發展快速,面臨 環境污染、資源浪費與交通壅塞 等問題,因此,如何建構 低碳、宜居的永續城市,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 本課程結合學科知識與 實作探究學習(PBL),讓學生 模擬都市規劃師,設計出符合 SDGs 目標 的永續微縮城市模型,並應用 雷射雕刻技術 製作建築構件。課程設計將透過 分組合作、數位設計、雷射切割與模型組裝,讓學生親身體驗城市規劃過程,並在最終進行 專題簡報與設計成果展示。 透過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以及 4F 提問法 及 PBL 探究方式,學生將深入了解 都市環境問題與解決方案,並學習如何運用科技來改善城市環境。同時,學生將思考 如何透過智慧設計降低碳足跡,並進一步探討 地方政府與社區如何合作實現城市永續。最終,學生將透過 展覽與社區倡議活動,向大眾傳達 永續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喚起更多人對都市永續的關注與重視。 透過這些豐富多元的教學活動,希望能啟發學生對 城市環境議題 的關注,並提升他們作為 全球公民 的責任感與實踐能力。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用設計點亮永續未來
高雄市鳳西國小 - 謝依萍
本教案旨在透過設計有聲書和實體產品(手機架與鑰匙圈),讓學生認識並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特別是第十四項-永續海洋與保育和第十五項-陸域生態。課程分為四個活動階段:一、認識與發想,二、創作有聲書,三、雷雕實作,四、成果展示與反思。學生將學習使用數位工具(如Canva和AI技術)進行創作,並操作雷雕機製作實體產品。課程強調跨領域整合,包括美感教育、科技應用和語文素養,並培養學生的系統思考、溝通表達、科技資訊素養和藝術美感。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雷射切割 x SDGs 永續建築設計
新竹縣新湖國小 - 王郁婷
本課程針對國小高年級資優班(5-6年級),透過雷射切割技術與設計思考五步驟(同理、定義、發想、原型、測試),引導學生設計符合SDGs的永續建築模型。課程共六堂,每堂80分鐘,涵蓋環境問題分析、創意思考、3D建模、雷射切割與成果發表。 課程目標包含:提升學生對綠建築與永續發展的認知,培養創新設計與問題解決能力,學習3D建模與數位製造技術,並透過團隊合作與簡報訓練強化表達能力。 課程內容規劃如下: 1. 同理(Empathize):透過觀察與KJ法分析社區環境問題,理解永續建築的重要性。 2. 定義(Define):運用「How Might We」方法,確定建築設計挑戰並撰寫設計宣言。 3. 發想(Ideate):運用6-3-5法則與SCAMPER創意思考法,構思創新綠建築設計方案。 4. 原型(Prototype):學習雷射切割技術,並使用3D建模軟體製作建築模型。 5. 測試(Test):測試並改進建築模型,優化結構與功能。 6. 最終發表與反思:學生以PPT與實體模型發表設計理念,進行互評與課程反思。 本課程結合科技、創新與環保,讓學生以動手實作的方式,探索數位製造技術如何應用於永續建築設計,培養他們的未來素養。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查看教案簡報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瓶蓋變身記─從回收到創新設計!
新北市立三重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 盧雅涵、林子卉
本課程以「瓶蓋變身記─從回收到創新設計!」為主題,結合環境教育與商業管理,透過實作活動帶領學生從塑膠回收、創意設計到產品行銷,讓廢棄瓶蓋煥然一新。課程將分為六大段落,涵蓋 塑膠污染議題探討、認識聯合國永續目標SDGs、實際走訪校內回收場、塑膠再製、雷雕加工與行銷規劃,並透過分組合作、實際動手操作及市場分析等,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創意發想與商業思維。最後,各組學生將展示設計成果,分享其創作理念,並思考如何將產品推向市場,實踐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雷雕地圖杯墊手機架
國立中興大學 - 鄭詠州
運用網路地圖分析圖面,進而製作成杯墊及手機架等生活小物,用以認識週遭環境並為生活經歷作記錄。完成後的地圖文創作品,可與人分享自身經歷,為各種活動做記錄。 運用網路地圖分析圖面,進而製作成杯墊及手機架等生活小物,用以認識週遭環境並為生活經歷作記錄。完成後的地圖文創作品,可與人分享自身經歷,為各種活動做記錄。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查看教案檔案
投票給此教案:
此排序按照教案提交之順序。
學生組人氣投票專區
雷射雕刻機 X 團隊合作:打造結合在地文化的永續竹製生活用品
國立中興大學 - 何孟杰
本計畫旨在透過團隊合作,設計出一系列以在地文化為主題的竹製生活用品,運用雷射雕刻技術展現地方故事與美學特色。我們將建立技術應用的標準流程,並透過推廣這些結合文化與環保理念的產品,提升地方品牌價值。同時,我們也希望藉此引領更多人參與地方文化創生,實現文化傳承、地方振興與環境永續的多贏目標。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綠能設計之光:結合雷雕技術的永續環境教學
國立中興大學 - 何孟杰
此教案以「永續環境教育」為核心,結合高效能與高品質的雷雕機應用,致力於將環境永續理念與科技創新融入各學科教育中。透過跨學科的教學設計,學生將學習如何利用廢棄物進行設計創作,並藉由實際操作和專題報告的形式,提升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團隊合作和溝通技巧。 教案的特色在於強調廢棄物的再利用價值,從而實現資源轉化與經濟效益。例如,學生將使用雷雕技術將回收材料製作成文創產品、建築裝飾材料、時尚飾品等具有實用性與藝術性的作品。同時,教案通過結合地方文化與國際視野,引導學生理解如何運用科技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增長,消除飢餓並促進健康與教育機會平等。 本教案設有分組合作、課堂實作與專題展示等環節,透過學習過程的評估,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此外,教案提供的多樣化資源與案例分析,確保學習內容豐富且具啟發性,最終目標是將這套教案推廣至全球,使更多人受益,並促進和平與包容的社會建立。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最有趣的生活科技課
國立中興大學 - 何孟杰
一場結合人文與雷射雕刻的趣味冒險,讓同學交換作品,學習團隊合作,以溝通協調、冒險衝鋒,認真學習關於永續環保的議題,並且結合雷雕機的應用,把自身絕活使勁發揮在本次學習當中,於過程中可以讓同學親自走訪自己家鄉的各出景點,透過記錄與到訪了解人文風采,亦可透過數位科技與電腦軟體應運用,配合美術題材,發揮跨學科的認識及學習,當然,團隊合作及班級共同輔助教學進行是本次教案的重點,這堂課程的主學是雷雕機與同學們互動的精華,配合SDGs及108課綱的通力進行,我們可以十分期待它的成果。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永續城市設計:從廢料到創意
屏東大學 - 黃柏睿
本教案結合 SDG 11 永續城市與社區和 SDG 12 責任消費與生產,引導學生透過雷雕技術與廢料再生設計永續城市模型,培養自主行動、溝通合作及社會參與能力。課程從認識 SDGs 開始,透過小組討論與設計,學生將使用廢棄材料與雷射切割技術,實作並組裝創意環保建築,最終展示成果並反思如何將永續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課程強調動手實作與問題解決,讓學生體驗減法製造,理解資源循環利用的價值,並提升跨領域學習與創意思維。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以文化為靈感,點亮創意設計:結合傳統文化與雷切技術的跨文化教學體驗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 胡宇鵬
本教案旨在透過台灣傳統地區文化的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意與觀察能力,並結合雷射切割技術,創作具有文化意涵的手工藝品,實現設計思考的教學目標。 同時,學生將透過國際交流分享作品,拓展國際視野,促進跨文化溝通,達成永續城市(SDG 11)與全球夥伴(SDG 17)的永續發展目標。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海上都市計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陳廷恩
以故事背景的方式讓學生想像未來的城市樣態,並設定目標以遊戲的方式讓學生們分組討論進行,在實作的過程中學習,透過雷切機製作模型,讓課本上的內容能更深切的展現在眼前。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震不垮的未來:雷射切割 x 智慧耐震建築挑戰
國立中央大學 - 陳松林
本課程結合 STEM 與防災教育,適合高中至大學生。學生將學習地震對建築結構的影響,探索耐震設計概念,並運用 FLUX 雷射切割機與 Tinkercad 設計並製作建築模型。課程採 6E 教學法,引導學生透過 IoT 震度監測與地震模擬測試建築結構,培養解決問題、系統思考及團隊合作能力,提升防災意識,並落實 SDG 11「永續城市與社區」之理念。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太陽能讓車車 Go!
國立中興大學 - 王新盛
本教案結合雷射雕刻與太陽能車製作,示範使用雷射雕刻機切割木製零件,並組裝太陽能車。課程涵蓋可再生能源概念,連結 SDGs 目標 7(乾淨且負擔得起的能源)與目標 12(責任消費與生產),探討科技如何促進永續發展。透過測試與討論,學生將理解太陽能應用並提升創新與動手實作能力。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雷雕 x 原住民文化創意工坊
長庚大學/人工智慧學系 - 劉冠亨
教導原住民小朋友使用雷雕機的教案設計 這個教案的核心目標是透過雷雕技術讓原住民小朋友學習數位製造、科技應用,並結合原住民文化、圖騰設計,培養創造力與實作能力。 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他們發展 數位技能,也可以促進文化傳承,讓傳統元素透過現代技術展現出來。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綠能航行者 (Green Voyager)
龍華科技大學 - 吳政衡
本教案結合雷射雕刻與太陽能,風力發電製作,示範使用雷射雕刻機切割木材零件,並組裝船。本課程涵蓋可再生能源概念,並結合 SDGs 目標 7 (乾淨且負擔的起的能源) 與目標 14 (永續海洋與保育),了解科技如何促進永續發展。透過組裝及測試,讓學生了解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應用。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古文字拓印體驗板
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 - 許捷琋
本教案旨在透過實作體驗,引導學生認識古文字的演變與拓印技術,結合數位設計與工藝製作,以深化對歷史文化的理解,並培養跨領域的實作能力。 課程設計涵蓋知識學習、技能培養及態度價值觀三個層面。在知識方面,學生將學習甲骨文、金文、篆書及隸書等文字的發展歷程。在技能方面,學生將使用 Adobe Illustrator、Beam Studio 及 Onshape 等數位工具,設計並雷射雕刻拓印板,最後以鉛筆拓印方式展現古文字。在態度與價值觀層面,課程強調創新思維、團隊合作及自主學習,並鼓勵學生關注文化傳承與永續發展。 此外,本教案符合 108 課綱的核心素養要求,並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特別關注文化教育與技術應用的結合。透過本課程,學生不僅能提升數位製作與工藝實踐能力,亦能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尊重,實踐素養導向學習的理念。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雷射雕刻於廢棄纖維素成石墨烯碳電極於廢水處理應用
明志科技大學 - 吳祐增
此計畫結合授課教師賴怡廷於複合材料課程上的理論知識授予,以及分組進行儀器分析還有實驗的實作學習,希望培養學生在材料科學和環境保護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以及相關文獻探討還有分工合作之訓練。 此計畫結合授課教師賴怡廷於複合材料課程上的理論知識授予,以及分組進行儀器分析還有實驗的實作學習,希望培養學生在材料科學和環境保護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以及相關文獻探討還有分工合作之訓練。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查看教案行動影片
投票給此教案:
動物標本模型 – 雷雕 x SDGs 永續教案
永春高中 - 姚亮慈
這份「動物標本模型 – 雷雕 x SDGs 永續教案」旨在讓學生理解SDGs目標,特別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永續消費。學生將學習使用雷射雕刻技術製作動物標本模型,並將其與SDGs結合,設計出具有環保理念的作品。教案內容包含SDGs介紹、雷雕技術實作及設計反思,鼓勵學生創新設計,並思考如何利用設計解決環境問題,促進永續發展。最終,學生將展示自己的作品並分享設計理念。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藻類生態畫:記錄自然之美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 水產養殖學系 - 鄭茗鴻
「藻類生態畫:記錄自然之美」透過探究藻類在海洋中的生態功能與多樣性,結合雷雕技術的創新應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跨領域整合、創新創造與溝通協作能力。課程不僅使學生掌握生態科學與藝術創作的基礎知識,更能依據108課綱核心素養指標,培養面對未來環境與科技挑戰的綜合能力。此教案強調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與實踐意義,是推動跨領域學習與永續教育的重要範例。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創意紙箱燈籠:環保與科技慶元宵
國立清華大學 - 廖郡淩
此課程旨在引導學生運用隨手可得的廢棄紙箱,結合科技工具—雷射切割機,創作出獨具風格的元宵燈籠,並藉此認識元宵節的文化意涵,體會傳統節慶的美好與價值。透過手作與科技結合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培養其環保意識與美感素養。課程不僅讓學生學習燈籠的製作技巧,更引導他們運用科技突破一般美術用具使用技巧上的限制,將個人興趣與創意融入燈籠設計中,展現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課程也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生們將在小組合作中互相學習、交流想法,共同完成燈籠製作,培養溝通協調與合作能力。透過此課程,學生將在動手做的過程中,不僅體會到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更深刻理解永續的重要性,並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為元宵佳節增添一份獨特的意義。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光刻魚影,絲牽心朝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 - 莊元銘、鄭茗鴻
"光刻魚影,絲牽心朝"是一門結合自然科學、海洋保育、藝術與科技的跨領域課程,透過創作讓環境議題與下一代建立連結。學生將從台灣傳統漁具與海洋文化出發,探索漁業發展與海廢問題,並運用針線畫藝術與雷射雕刻技術,將環境意識轉化為具體的創作。這門課不僅傳遞知識,更是讓參與者透過藝術發聲,讓更多人看見海洋保育的重要性。當傳統與科技融合,當創作成為環境行動,這堂課將啟發學員思考,並推動社會對永續發展的關注與實踐。
查看詳細教案內容
投票給此教案:
此排序按照教案提交之順序。